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州木偶戏通常演绎的是经典粤剧曲目,然而在昨晚的“茂名非遗半小时·第十一场”的演出中,观众们看到的却是木偶跳霹雳舞、草裙舞等现代舞,给观众们带来全新的“年轻态非遗”艺术体验。
高州木偶戏技艺非凡
高州木偶戏,又称“鬼戏”“鬼仔戏”,因“琢木为偶”而得名,是高州城乡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品种,它是由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传入的布袋戏演变而来的,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高州木偶戏的木偶造型制作十分讲究,用质地细软的枝松雕刻而成,并通过彩绘、装潢等手法制作,栩栩如生。
高州木偶戏演出的语言使用高州方言——白话,唱词为七字诗体句式,唱腔称木偶腔,以高州山歌调为基础,以叙事方式进行。其表演技艺精湛,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部、手臂、肘、腕、指和腰腿伸曲灵活自如,还可令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可表演开扇、穿衣、舞剑等高难度动作。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人熟练的操作技巧、明快的曲艺唱腔、激昂的锣鼓点击,令人赞叹不绝。
2006年,高州木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单人演全戏”的绝技与精巧的木偶雕刻技艺被誉为“岭南民间艺术活化石”。
赋予传统艺术崭新生命力
当晚,国家非遗项目高州木偶戏市级传承人朱梦超亮相活动现场,与观众分享非遗创新心得,解析木偶雕刻与表演的幕后故事。
据了解,朱梦超自幼受粤剧熏陶,2006年随父接触木偶戏,2011年正式拜师学艺。其原创作品《新嫦娥奔月》斩获央视及省级金奖,现为高州木偶传习所成员。他将木偶粤剧与多元艺术形式融合,以创新表达吸引年轻观众。
第六届“我最OK”广东全民才艺
大比拼总决赛金奖
作品《新嫦娥奔月》实力登场
高州木偶腔混搭现代编曲
十丈长绸舞出
嫦娥“突破束缚”的新诠释
非洲木偶舞蹈《巴比伦河》在
舞台上焕新重生
东方傀儡戏的千年灵韵与
非洲大地的原始生命力相互辉映完美融合
迸发生生不息的活力
复古《Disco》中的
杖头木偶随着音乐跳起霹雳舞
创新的形式让非遗变身
可触摸的潮流艺术
……
在当晚的“茂名非遗半小时”舞台上,朱梦超带领团队突破传统边界,让木偶戏与粤剧、非洲舞蹈、Disco等艺术形式碰撞融合,现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啧啧称赞。
有奖问答气氛热烈
为了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加强市民对我市非遗文化的了解,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主动担任茂名特色文化的宣传者、传承者,当晚,活动特意准备了精美礼品,通过有奖问答环节派送给市民。
随着主持人的提问落下,现场热情瞬间被点燃,观众们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每当有人答对问题时,都会赢得一份精美的礼品,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更多关于高州木偶戏和文明小知识。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欧梦霞 李颜东
视频/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天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朱昭君
初审:钟镇聪
审核:柯柱基
来源:茂名日报
顺阳网配资-顺阳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配资官网-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