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国防科技大学、鹏城实验室、CCF广州会员活动中心联合承办,中国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教育论坛、网络空间新兴技术安全创新论坛协办,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支持赞助的“通信及安全技术与人才培养论坛”在广州召开。此次活动采用专家主论坛并行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生论坛的创新模式,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探讨新一代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与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指出,本届论坛实现了“顶天立地”的结合——既邀请到顶尖专家分享前沿技术,又有优秀研究生展示创新成果。网络安全面临着新技术挑战与人才缺口的双重压力,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协同与人才培养三者协同发力。他特别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对本次论坛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接着,广州大学副校长田志宏教授致欢迎辞,感谢CCF及各支持单位,并欢迎20余位网络安全技术领军专家参会、期待未来继续举办此类高水平学术活动。CCF广州会员活动中心主席黄琼教授代表CCF对承办单位和参会嘉宾致辞表示感谢,总结了学会通过学术交流、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等举措推动网络安全事业发展。
随后,大会论坛的主题报告环节由广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殷丽华教授主持。殷丽华介绍了每位报告的领军专家,并对报告内容一一总结。大会论坛共呈现了13场高质量报告,涵盖了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贾焰教授深入解析了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张小松教授探讨并梳理了国产化网络安全生态与自主可控发展路径;陈雷教授聚焦大模型推理优化;李远清教授分享了脑机接口产业化的最新进展;李小平教授解析了服务供需匹配问题;朱伏生教授介绍了无线通信芯片技术的最新突破;谢鲲教授展示了高效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框架;肖亮教授研究了车联网安全的关键挑战;罗志勇教授探索了通感一体化系统的未来方向;蒋运承教授构建了知识图谱模型;唐雄燕教授剖析了算力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龙赛琴教授创新了隐私保护技术;李冠彬教授聚焦视觉内容生成的应用前景。这些精彩的报告共同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同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所高校的研究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这些高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澳门城市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研究生论坛共展示了24场高质量学术报告,经蒋盛益、张林杰、陈厅、张通、朱天清、黄栋专家评审,两个分论坛共评选出多项优秀成果。其中,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朱心怡、王力平和广州大学的蔡泳信、陈伟哲获得一等奖;获得二等奖的同学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李凡、中山大学的王文强、广州大学的陈可和李家辉、暨南大学的周子枫、广东工业大学的古万扬、澳门城市大学的秦来巧和汪林林;获得三等奖的同学有暨南大学的李林、中山大学的黄俊嘉、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周程和梁浩宇、华南师范大学的余振强和魏金辉、华南理工大学的简智彬和金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胡世汶、华南农业大学的刘付邦和杨晨民、广东工业大学的黄卓杰。这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年学子在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潜力。
最后,大会专家主题报告与研究生论坛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展示舞台。通过深入的技术探讨和成果分享,与会代表们共同为推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通讯员/仇晶
顺阳网配资-顺阳网配资官网-配资炒股配资官网-配资论坛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